Alternate Text
重庆奉节工业园区
作者: 十方诚税 来源: 十方诚税 发布时间: 2021-06-02 0 次浏览
重庆奉节工业园区是2009年9月由重庆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市级特色产业园,2018年3月纳入国家开发区公告目录。

重庆奉节工业园区

园区介绍

       园区总体规划面积8.14平方公里,设有草堂和康乐两个组团,打造眼镜制造、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及中药材加工、新型材料、清洁能源、建材6大产业集群,推动建成三峡库区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中国第六大眼镜生产基地、渝东北清洁能源基地、渝东北新材料生产基地。

 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兴工强县”的战略决策,着力建设好工业园区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园区按照“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投入,高品味建设”的思路,以特色资源发展特色工业。园区发展目标本着“长远规划、总体控制、分期建设、滚动发展”的原则,将对10KM2内的土地整治和基础设施投资10亿元,力争通过5-10年的建设,建成工业总产值200亿元,税收10亿元的具有移民特色的生态工业园区。

奉节工业园区.jpg

工作建设

      丰都县采取有力措施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强力推进工业园区开发建设。进入园区的企业和项目,除享受《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特色工业园区的意见》和《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及规定的高新技术、外商投资、进出口方面相关的优惠政策外,还可享受丰都县委、县政府出台的《丰都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优惠政策》(丰委发〔2005〕10号),以及开办“无费制”、全程“代办制”、服务“限时制”、经营“金融担保制”、园区管理“封闭式”等其他更加灵活优惠的扶持服务政策。

土地政策

      土地政策方面,园区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特色工业园区的意见》(渝委发〔2002〕25号)出台的返还土地出让金、返还城市建设配套优惠政策,以及县委、县政府出台的《丰都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优惠政策》(丰委发〔2005〕10号)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可采取协议出让或流转方式供给。投资额度大、带动性强的项目,可由县内受益的政府补助,享受优惠的地价;固定资产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新办企业和现有企业在建设用地规划红线内或厂区内建设中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县政府有权免收的免收,有权减收的按最低标准减半收取,无权减免的按最低标准收取,以加快园区建设和发展。

园区规划

      草堂组团规划面积4.61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2486亩,以滨河路为主轴线,串联东北到西南,规划形成东部、中部、南部三个工业片区和一个产城融合区。康乐组团规划面积3.53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2221亩,以梅溪河为轴线“S”型贯穿整个组团,形成七星、上坝、横路三个片区。

草堂组团2010年12月破土开建,分为两期建设。一期2.4平方公里全面建成,实施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50余个,累计完成投资近25亿元。完成道路、绿化、管网、水电气讯等要素保障建设,建成标准厂房11.5万平方米、后勤服务中心1.9万平方米、仓储物流中心1.6万平方米、职工周转房1512套等生活生产配套。逐步实施棚户区改造,规划建设眼镜特色小镇,推动工旅融合发展。

奉节.jpg

产业发展

      特色产业发展:围绕“2+2+2”产业发展,草堂组团2014年12月启动招商引资。截止2020年底,协议入驻企业59家,投产33家,年产值28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眼镜产业产值13亿元,同比增长30%;新材料产值2.4亿元,同比增长25%;清洁能源产值12.8亿元,同比增长7.67%。

      眼镜特色产业:立足打造中国第六大眼镜生产基地,注重眼镜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形成研发设计、生产销售、贸易结算、产品展示及现场体验于一体的眼镜产业生态。目前,招引眼镜企业33家,投产22家,产值13亿元,产品涵盖成镜、镜架、镜片、隐形眼镜、眼健康等产品。下一步,设立眼镜时尚体验店、消费大卖场,建成眼镜特色小镇,打造奉节眼镜区域品牌,推动工旅融合发展。预计到2021年底,投产企业达80家,实现眼镜产业产值50亿元。
      新材料产业集群:围绕新型墙体材料、建筑材料、纳米纤维材料和特种玻璃等产业,致力于上下延伸产业链,横向扩展产品种类,引导企业与科研机构、院校合作,搭建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渠道,推动企业不断换挡升级,逐步形成新材料产业集群。目前,协议入驻新材料企业5家,投产4家(生产防护口罩1家),产值2.4亿元。
       农产品加工产业:建成三峡库区特色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基地。围绕“4+3+X”特色产业布局,落实精准发展、精心管护、精深加工发展思路,深化一、二、三产业协调联动,建立“企业+行业+合作社+基地+科研单位+互联网”产业发展模式,做精脐橙“甜蜜产业”,做优油橄榄“黄金产业”,做强蚕桑“时尚产业”,区域性营养餐、魔芋、安益佳脐橙深加工等项目陆续建成投产。
      中药材加工产业:做大中药材“康养产业”,加大优势农产品、优势中药材区域公用品牌申创和打造,推动县中药材协会、中药材研究院合作,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园区企业紫杉醇、10-DAB产量及效益增长明显,前胡、党参等中药材饮片加工项目实施顺利。

未来规划

      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形成眼镜制造、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及中药材加工、新型材料为主的200亿级生态工业集群,到2025年,形成集产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商贸结算、总部经济于一体的50亿级眼镜产业集群;打造30亿级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建成三峡库区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打造50亿级新型材料及环保建材产业集群,建成渝东北新材料生产基地;打造30亿级生物制药及中药材加工产业集群,建成三峡库区中药材加工基地;着力推动大火电项目稳步发展,打造20亿级清洁能源产业;适度引育消费品工业企业,打造20亿级消费品工业集群。

财政政策

      财税政策方面,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生产性企业和项目,从投产之日起,由县财政按企业投产后前三年上缴增值税25%和地方税50%给予资金扶持。落户园区的非生产性企业和业主,从营业之日起,由县财政按前两年企业上缴的国税和地税县分成部分的50%给予资金扶持。落户园区的投资规模巨大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园区管委会将采取“一企一策”的办法,给予大力扶持的特殊政策。
      自2003年7月市政府批准设立重庆丰都工业园区以来,丰都县人民政府成立了重庆丰都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对工业园区行使开发、建设行政管理职能,建立了高效的管理系统。同时还设立了丰都县三峡移民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作为园区的开发业主单位。园区已完成5.26平方公里的地质灾害评估、矿产压覆评估、环境影响评估、控制性详细规划、地质勘查、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等前期工作,并完成了园区主干道路及水、电、气、污水管网、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了国务院对各类开发区的清理并予以保留。
      重庆丰都工业园区作为丰都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平台,是有效克服我县产业“空心化”、实现移民安稳致富的重要保障。截止2005年,该园区共完成投资8815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00万元,工业投资7615万元。主要工业企业9家(主要集中在食品、机械行业),工业总产值18952万元,工业增加值9158万元,实现税金1029万元,出口创汇390万美元,提供就业岗位1221个,为丰都的经济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入驻企业

       2006年6月30日,重庆轻纺控股(集团)龙璋纸业竹浆项目的正式落户为丰都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该项目生产规模为年产漂白硫酸盐竹浆30万吨。其中一期工程为年产漂白硫酸盐竹浆9.5万吨,占地面积1000亩,总投资9.5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新增利税9138万元,间接和直接提供就业岗位5000多个,对于破解我县产业空心化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丰都工业园区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紧抓西部大开发、三峡库区产业发展、东部工业梯度转移、主城“退二进三”、国家扶贫开发和对口支援等众多历史机遇,大力招商引资,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您好!招商政策、税收优惠,尽管问我